20世紀下半葉的后20年,是中國大陸變化、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各方面的建設都突飛猛進,成績喜人。伴隨著改革、開放、發展的步伐,當代中國的酒店公共關系無論是實踐活動還是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都取得了累累碩果:
――各行各業、各個地區充分運用酒店公共關系的職能發展經濟、開拓事業,各種專題的酒店公共關系活動或包含著酒店公共關系意識與方法的工作遍地開花,酒店公共關系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成長、壯大。
――酒店公共關系專業化、職業化有較大發展。一批專業酒店公共關系公司、群團紛紛組建并探索性地前進,一些專業人員已經專門從事酒店公共關系實務運作、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經批準將酒店公共關系職業載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酒店公共關系工作已進入國家正式職業行列。
――酒店公共關系人才培養和教育普及化、規范化。各種社會辦學滿足了人們學習酒店公共關系學并掌握其技能的需要,全國大部分高校開設了酒店公共關系學課程,部分高校設立了酒店公共關系大專或本科專業,酒店公共關系方向的碩士生、博士生也開始培養,酒店公共關系教材出版令人目不暇接,目前已被國家圖書館館藏的就達1000多種。
――酒店公共關系理論研究成果豐碩。全國酒店公共關系理論研討會已成功地舉辦了6屆,一批專著和有影響的論文發表,形象學派、協調學派、傳播學派、管理學派的產生,活躍了學術空氣,細化和深化了對酒店公共關系的研究。
當我們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憧憬中國酒店公共關系未來時,我們為已經取得的成就而欣慰,對酒店公共關系在將來會更有作為而充滿信心。
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人類社會將面臨巨變,酒店公共關系將會倍受關愛,社會對專業公關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每個“社會的人”的酒店公共關系素養也會有更高的要求。酒店公共關系的職業化、專業化、普及化,都要求酒店公共關系培訓和教育有更長足的發展,這就需要酒店公共關系教材建設能作很好地配合。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第一代公關教材面世,其開山之作有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明安香等人編寫的《塑造形象的藝術――酒店公共關系學概論》、王樂夫和廖為建等人編著的《酒店公共關系學》等等。這一代教材主要完成了酒店公共關系學的引進任務。20世紀90年代初,一批對中外公關理論作了一定的梳理并初步結合中國國情和中國公關實踐經驗、有一定個性化的教材問世。其中以居延安等人編著的《酒店公共關系學》、熊源偉等人編寫的《酒店公共關系學》、翟向東等人撰寫的《中國酒店公共關系教程》等影響較大,學術界有人將其稱為第二代教材代表作。第二代教材的主要貢獻是初步形成了酒店公共關系的理論框架,為酒店公共關系學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立下汗馬功勞。到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酒店公共關系理論研究有了較為深入的進展,產生了很多新的學術觀點,總結、提煉出許多實際操作方法。回頭再看以前的教材,感到有很多發展、完善的工作可做,酒店公共關系教材的編寫面臨新的突破。
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公關教育和培訓對新教材的呼喚,酒店公共關系學科理論自身尋求有突破性的發展,一批長期從事公關實踐、教學和理論研究的人士有責任感的推動,新世紀將要來臨對人們的激發――促使中國公關界要推出新一代的酒店公共關系學的教材!
經過兩年的努力,新的教材編寫工作終于有了結果――全國適用教材《酒店公共關系學》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了。與以往的公關教材相比,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構建了一個嶄新的酒店公共關系學科體系。全書以公關基礎理論、公關歷史、公關三大要素作為領頭,以公關三大目標、公關工作三大基本方法、公關活動四大步驟作為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的、有邏輯性的學科體系。我們勾畫的酒店公共關系學科體系理論框架,既總結、繼承了目前已有的酒店公共關系研究成果,又有一些創新。我們將酒店公共關系學科體系設計為由六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闡述酒店公共關系學最基本的理論,包括對“酒店公共關系”概念涵義的表述,對酒店公共關系基本屬性及功能的揭示,對酒店公共關系構成要素、形成條件的分析,對酒店公共關系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進行框定并對酒店公共關系一系列范疇與概念進行界定;第二部分描述酒店公共關系歷史,既有對現代酒店公共關系實踐起源和酒店公共關系學理論形成過程的記敘,又有對酒店公共關系在當代中國現狀的描繪,還有對酒店公共關系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第三部分對酒店公共關系的主體―――酒店公共關系組織和酒店公共關系人員以及酒店公共關系工作對象――酒店公共關系客體進行概要分析和敘述;第四部分介紹酒店公共關系工作原則與方法,突出闡述酒店公共關系工作的三大目標,并將社會組織的形象塑造、酒店公共關系的傳播管理、酒店公共關系協調作為全書的重要內容,使目前我國酒店公共關系學界的三大學術流派的理論觀點和操作方法在這里得到融合;第五部分系統介紹酒店公共關系工作的四個重要步驟;第六部分是運用前幾個部分闡述的原理和方法對不同類型的酒店公共關系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和分析(本書是酒店公共關系學的概論,此部分未展開闡述,有賴部門或行業公關著作去研究和介紹)。案例的敘述和分析穿插在各章節中。
本書在構建學科體系時使用了“加減法”、“整合法”和“梳理法”。
“加減法”:在酒店公共關系基礎理論中,加進了“酒店公共關系的基本屬性”和“酒店公共關系學范疇與概念群”,以增進人們對酒店公共關系本質的認識和進一步確立酒店公共關系學的獨立的學科地位。本書為強化酒店公共關系學的應用價值,花大量筆墨增添了公關工作三大目標和三大操作方法,在國內首次提出以增加“認知度”、“美譽度”、“和諧度”作為公關工作的目標,并將“形象塑造”、“傳播管理”、“關系協調”作為公關工作的三大主要方法。我們刪去了行業公關的內容,讓行業公關的專門教材深入系統地闡述行業公關知識,本書只重點地介紹公關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學習本書的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公關知識即可以舉一反三,運用基本理論解決具體問題。同時,對書中涉及到的其他學科的知識,刪繁就簡,省出篇幅著重談本學科的東西。
“整合法”:我們用第一章的《緒論》篇幅,將涉及公關原理的內容組合進去,將有關公關組織與人員的內容包容在《酒店公共關系主體》一章中,等等,使一些相關的、內部有邏輯性的內容在表述形式上更為集中。對各種酒店公共關系學術觀點和操作方法也運用整合的方法,使其有機地匯集到一起,方便學習和掌握。
“梳理法”:將其他教材中的體系排列出來,取其合理的部分,舍其多余的成分。按照酒店公共關系學學科內容內部的邏輯聯系,將酒店公共關系學內容概括成六大部分,先后順序排列為:酒店公共關系基本理論、酒店公共關系歷史沿革、酒店公共關系主體與客體、酒店公共關系工作原則與方法、酒店公共關系工作程序、酒店公共關系分類研究。每個部分中再梳理出若干個問題。
第二,幾個重要的學術流派融合,使酒店公共關系學科體系更為豐滿,內容結構更加合理。形象塑造、傳播管理、關系協調等學派的倡導人攜手合作,將各派觀點和方法集大成于一書,使公關理論建設和教材編寫走進一個新時期、新境界。
第三,全書內容有很多創新。學科體系的創新,為全書搭起了新的框架;學術流派的融合,使本書兼收并蓄,帶來綜合后產生的新意;新知識、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新案例等等的大量運用,使全書面目一新。
第四,實力派作者匯聚聯手,使本書的寫作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參加本書寫作者,都是目前國內公關界的知名人士。他們長期從事酒店公共關系實踐活動和公關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比起若干年前,現在他們見識多了,見解深了,技能豐富了,水平提高了,寫出的書稿成熟多了。還有一些有影響的公關學者、專家雖未親自撰稿,但他們對本書的關心和提出的咨詢意見以及所提供的有關資料,也使本書增色許多。
第五,理論與實用并重。我們特別注意把握酒店公共關系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的特點,在編寫時,對理論問題以簡練、通俗的語言闡述,對操作性的方法和技巧的介紹給予充足的篇幅并強調做到:具體、細致、實用。使讀者學之能懂、會用。
第六,體例規范、完整,并有新的形式。每章開始有內容提要;正文表述符合要求;典型案例或插在正文中,或列于正文后,便于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可讀性,提高學習興趣;每章最后給出模擬與訓練題,發動學習者動手、動身、動腦,使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通過模擬與訓練得到提高。
在本書出版之際,中國公關業已進入一個較好的發展時期。中國加入WTO使中國公關業面臨巨大的商業機會;因特網在中國的飛速發展,給中國公關業帶來新的服務方式和手段;政府職能部門改革的深化和經濟運行與國際接軌,為中國公關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期望本書的推出能為中國公關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注明:轉載必須注明來源于人和時代機構 http://www.juzichua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