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在中國飯店市場由供不應求轉向供過于求的大形勢下,中國飯店業利潤水平經歷了由“暴利”跌至平均利潤,甚至是虧損的“陣痛”。為了擺脫困境,獲得規模效益,飯店集團間聯合兼并、強強聯合漸成趨勢。這進一步加劇了飯店產業集中化程度,導致我國飯店集團初現“高密度集中、高行業控制”的壟斷特征。截至2002年,中國飯店集團分為三個等級,呈金字塔形排列。最高級為房間數在1800間以上的飯店管理公司,由20家飯店集團組成,僅占飯店集團總數的17.85%,但管理房間數卻占全國集團管理房間總數的60.49%;之間級為房間數在500~1800間的飯店集團,由45家飯店管理公司組成,占集團飯店總數的40.17%,管理房間數占全國集團管理房間總數的31.6%;第三級為房間數500間以下的飯店集團,由47家飯店管理公司組成,占集團飯店總數的41.96%。
雖然國內飯店集團品牌VI設計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與國際飯店品牌相比,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首先在數量規模上,2004年世界飯店集團300強排名第一的洲際飯店集團擁有飯店3540家,客房534202間。相比之下,名列中國第一位,世界第29位的錦江國際集團有飯店150家(僅為洲際飯店集團飯店總數的4.23%),客房數32707間(僅為洲際飯店集團客房總數的6.12%)。其次在經濟效益上,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和浩華管理顧問公司新近完成的《中國飯店業務統計》中提供的數據表明:在2003年國內五星級飯店市場,國際品牌飯店的REVPAR(每間可提供房間平均收益)比國內品牌的飯店高出86元,比業主自行管理的飯店高出175元;在四星級飯店市場,國際品牌管理的飯店的REVPAR比國內品牌的飯店和業主自行管理的飯店均高出92元,而在反映飯店效益水平的“每間客房固定費用及管理費前收益占總收入百分比”的指標統計結果上,國際品牌管理的五星級飯店比國內品牌的五星級飯店高出8個百分點,比業主自行管理的飯店高出2.7個百分點;國際品牌管理的四星級飯店比國內品牌的四星級飯店高出5.2個百分點,比業主自行管理的飯店高出3.9個百分點。國內飯店集團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市場價值、國際化程度等都與國際知名飯店品牌相差甚遠。因此,中國本土飯店集團品牌發展與酒店VI設計的發展須更加努力奮斗。
(注明: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和時代酒店vi設計 http://www.juzichuang.cn )